酒,自古便是祭祀时节的必备用品,酒的质量高低和数量多少,代表祭者的诚敬程度。在礼法氛围浓重的古代,最好的酒,基本都在祭坛上。那敬出去的一杯是为谁?一杯,敬谢天地将酒洒向地面,祭奠带有象征意义的天地。古时祭礼多在春耕,出征之前。向老天爷送点酒,祈求行军风调雨顺,农耕五谷丰登。一杯,缅怀至亲另一方面,祭酒自然就是为了逝去的亲友了。怀揣着敬意奉上最好的酒,洒一杯在地上,希望土地下安眠的人也能共饮一杯好酒。祭酒,是历来的传统祭必用酒,饮酒必祭,是我国历来已久而且必行的礼则。倒酒的源头,从郑玄注《周礼·天官·膳夫》就能看出:“膳夫授祭”曰“礼,饮食必祭,示有所先”。没看懂?不急,东吴酒痴给你翻译。这里是说,人们饮酒前必须先取少许酒浇于地,以敬天地、神灵、祖先以及发明酒的人,表示自己从未忘本。清明节时,多祭酒饮酒每逢农历正月初一、中元、冬至等重要的节日,都要进行祭祖活动。即将到来的清明节,便是重大祭礼时节之一。清明用酒多,多为祭祀。清明祭祖常用酒水。此时用的酒在民间更多称呼为上坟酒。与其它祭祀仪式不同的是,上坟酒是家庭为单位进行祭祀仪式,仪毕后即全家聚在一起,饮酒进食。食后,再去扫墓祭奠。在现代,人们在吃过上坟酒、祭奠完祖先后,往往连同春游,饮酒野餐一道。祭礼虽然不再繁复,但不变的是后人对先人的尊敬与孝意。清明饮酒多,原因有二一是清明有寒食的习俗。期间,家家户户不能生火吃热食,只能吃以往做好了的凉食,饮酒可以让人感到暖和。二来对逝去之人思念太浓,多喝点酒,借酒缓解一些思念之情。有关清明饮酒记载,唐代白居易在诗中便有写:“何处难忘酒,朱门美少年,春分花发后,寒食月明前”。句子是拗口了点,但酒的意义所在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