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大酒企共同聚焦申遗,聚力破局!
春和景明,佳酿飘香。3月29日,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白酒酿制技艺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白酒专委会”)主办、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白酒酿制技艺专业委员会2025年理事会(扩大)会议在酒城泸州成功召开。茅台、五粮液、洋河、汾酒、古井贡、剑南春、水井坊、今世缘、郎酒、西凤、酒鬼酒、舍得酒业等30余家会员单位代表,以及行业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共商白酒保护传承、申遗等相关议题。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雅芳,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白酒酿制技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原常务副总经理王洪波,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秘书长、泸州市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易国璋出席会议。此次会议特别邀请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主任赵云,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中国茶叶博物馆原馆长王建荣两位专家作专题分享。
本次白酒专委会理事会(扩大)会议,围绕“白酒申遗”、白酒酿制技艺的保护传承、申遗路径探索及国际化发展展开深度交流,旨在进一步集智汇策,探讨白酒酿制技艺文化内涵和当代价值,探索新时代白酒酿制技艺保护传承和发展模式,推动白酒申遗进程持续加快,助力中国白酒飘香世界。
会议上,白酒专委会对近三年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以及对2025年工作进行了详细规划与介绍;同时,向各会员单位通报了会费使用情况,并在参会单位代表的一致赞成下,发布白酒专委会标设计方案。
白酒专委会标识设计图形主体形象为“酉”字(“酒”的本义)的甲骨文字变形,四个“酉”字,手牵手、肩并肩,寓意着来自四面八方、五湖四海的酒业企业团结一致,共同传承好中国白酒传统酿制技艺
聚焦申遗路径 | 共谋文化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承载着民族智慧与历史文脉。中国作为非遗大国,已有44个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位居世界第一。白酒作为中国传统酿造技艺的杰出代表,其非遗保护工作也取得了长足进展,与白酒相关的国家级非遗名录达34项,入选省级以上非遗项目的白酒酿制技艺多达220余项。但遗憾的是,在世界蒸馏酒之林尚缺中国白酒这一文化版图。
与白酒相关的国家级非遗名录达34项
为破解申遗路径困局,本次会议特别邀请赵云、王建荣两位专家,从国际视野解读申遗标准,为白酒文化遗产的价值提炼、活态传承与全球传播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共同探寻这条充满挑战却意义深远的申遗之路。
中国白酒是中国文化双遗产瑰宝,既包含传统酿造作坊、古老窖池等物质文化遗产,也有传统酿造技艺、传统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白酒双遗产的协同保护与发展,对推动白酒文化的传承、创新及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会议特别邀请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在多项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工作中有着丰富经验的赵云女士,对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流程和要求进行了详细讲解。她指出,申世遗会面临数量限制、历程漫长、结果不定等挑战,但中国白酒早在2008年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备案,迈出走向世界关键一步。中国白酒老作坊可以联合申报世界遗产,基于全球视角论述遗产突出的普遍价值,进而填补中国在世界手工业(制酒业)遗产项目上的空白。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主任赵云
古往今来,茶之清雅、酒之醇厚,共伴华夏文明璀璨交融。2022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中国白酒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宝贵经验。会议特别邀请著名茶文化专家且在茶文化申遗报送文本中有着突出贡献的王建荣先生作茶文化成功申遗经验分享。他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包括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以心为要,茶文化以“和”为核心,逐步展现对世界的影响力,而酒文化也应突出文化延续性、认同感、生机活力和可持续发展。中国白酒申遗可借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和《日本传统酿酒技艺》经验,将传统酿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打包单独进行申报,扎实做好申报材料,以多元化保护组织专门推进申报工作。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中国茶叶博物馆原馆长王建荣
针对“白酒申遗与国际化”话题,白酒专委会会员单位代表们展开热烈讨论,重点围绕完善专委会机制、建立标准化保护体系、加速申遗材料筹备等内容全面展开,提出了“推动地方加强立法以保护文化遗产”“携手打造世界级白酒文化IP”“以技艺标准输出夯实国际话语权”“深化国际标准制定合作”等前瞻性建议。
茅台代表发言:建议全行业整合资源,以文化出海带动白酒出海
五粮液代表发言:建议各大酒企加强协同,建立更加完善的协调机构和沟通机制
洋河代表发言:希望各大酒企结合地域情况,在地方立法的基础上进行白酒酿造技艺的传承保护工作
汾酒代表发言:各大酒企联合申遗需要有公约数,从南北差异、文化差异中寻找共同点
郎酒代表发言:中国白酒申遗需要对中国白酒文化价值进行系统梳理
剑南春代表发言:建议加强申遗工作协调,强化传统白酒酿制技艺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鲜活的历史、遥远的回响、传承的智慧。从诗词歌赋到工艺技艺,从节庆民俗到饮食文化,如同天工织就的云锦,经纬交织间闪耀着中华文明的光芒。而华夏酿酒史尤见传承之道:从《齐民要术》“曲势发,酒味甘”的朴素经验,到《本草纲目》“烧酒非古法”的技艺革新,每一滴醇香背后,皆是“水火相济,曲米相成”的东方酿造智慧,更是华夏文明在杯盏中的活态传承。
各会员单位白酒传统酿制技艺展示集锦
白酒申遗不仅是对千百年来传统酿酒技艺传承的认证,更是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文化自信的关键举措。通过申遗,中国白酒将以其醇香,承载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智慧,成为连接历史、当下与未来的文化纽带。
聚力破局之道 | 共绘酒业新程
当千年酒脉遭遇现代性挑战,非遗保护亟需构建系统性守护力量。2022年7月15日,为担负起保护白酒非遗的使命,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指导下,白酒专委会正式成立,旨在搭建一个凝心聚力、共谋中国白酒非遗传承与发展的平台。目前已有涉及酒类生产企业、科研单位、包材及配套、文化品牌咨询类、物流、商贸流通类企业等会员单位上百余家。
2022年7月15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右)和泸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利(左)共同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白酒酿制技艺专业委员会揭牌
自成立以来,在全体会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白酒专委会围绕自身职能职责,坚定不移地肩负起新时代文化使命,引导会员单位在非遗保护上强发力:担任白酒酿制技艺的“宣传员”,搭建五大新媒体矩阵平台,自2023年8月开通账号以来,累计推送约740余次,总阅读达265万余次;搭建多方沟通的“连心桥”,组织会员单位互访交流,如与茅台、汾酒、古井贡等多家会员单位探讨非遗保护经验,并定期开展传统酿制技艺培训,邀请会员单位授课,促进技艺传承与创新;持续强化组织协作,积极履行职责,为各会员单位开展服务……近三年来,白酒专委会以多种形式推广白酒酿制技艺非遗文化,让非遗美学再度惊艳世界。
白酒专委会搭建五大新媒体矩阵平台,打造白酒非遗文化输出高地
白酒专委会搭建多方沟通的“连心桥”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雅芳在讲话中表示,白酒酿制技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承载着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传承责任。白酒专委会自成立以来充分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推动了白酒酿制技艺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未来应继续发挥核心和引领作用,积极面对社会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凝聚力量,开拓创新。她希望在白酒专委会的引领下以及全体会员单位不懈努力下,共同搭建和利用好组织平台,促进共同进步,推动白酒酿制技艺焕发新生,走向世界。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雅芳对白酒专委会提出建议与希望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白酒酿制技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王洪波在发言中充分总结了自成立以来,白酒专委会在搭建宣传平台、促进会员企业交流、强化组织协作等工作成果。他强调,未来白酒专委会将完善组织机构与工作机制,强化会员服务,全力推进中国白酒酿制技艺联合申遗,提升国际影响力;并通过举办活动、建立专家智库、加强宣传等方式传承白酒文化,助力酒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白酒走向世界。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白酒酿制技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王洪波
面向未来,白酒专委会将立足新发展阶段,多举措并举为白酒非遗传承与行业发展持续发力。一方面脚踏实地,围绕会员服务、文化传播等领域升级会员服务体系,当好白酒非遗“宣传官”,打造线上+线下全频次宣传,并做好吸纳会员、会员联络等日常工作,壮大白酒非遗队伍、强化行业影响;另一方面放开心态,以交流互鉴扩大白酒非遗影响力,持续开展会员单位、行业协会、专家拜访等走访交流活动,举办专家讲坛、培训指导、非遗展示等文化活动,并面向世界,学习国际非遗申报经验,以申遗为契机凝聚行业力量,构建中国白酒的文化价值体系,让世界从“舌尖”品味中国智慧。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白酒酿制技艺专业委员会2025年理事会(扩大)会议嘉宾合影
白酒申遗不是终点,而是非遗活态传承的新起点。白酒专委会作为行业首家以白酒非遗保护为宗旨的交流平台,自成立以来持续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凝聚行业合力。未来,将始终以“酒脉”传承为根基,以“匠心”酿造为灵魂,稳步推动中国白酒酿制技艺从“国家非遗”迈向“人类非遗”,让中国白酒这张文化名片在全球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