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陈年白酒收藏中,相信大家都会发现,一些酒中经常会出现异常现象,主要是酒液中存在白色絮状或片状沉淀物和液面上漂浮油状物。这些现象虽不影响酒的卫生指标,但会给大家交流、品尝带来不良的影响,个别人甚至担心饮用会影响人身健康。现就这几种现象进行剖析:
1、白色絮状沉淀
陈年白酒随着存放时间增加,酒精逐渐挥发,出现跑酒现象。酒液会出现白色、乳白色絮状物。这一类沉淀还易发生在冬季。
用气象色谱内标法分析这些絮状物。结果表明:其成分是油酸乙酯、己酸乙酯、丁酸乙酯、亚油酸乙酯、棕榈酸乙酯、乙酸乙酯,且含有少量醇、酸、醛类物质。这类沉淀物主体是3种高级脂肪酸乙酯,即油酸乙酯、棕榈酸乙酯、亚油酸乙酯。这3种脂肪酸乙酯在酒度高、温度高时溶解度良好,但在酒度低或温度低时溶解度下降,便析出,使酒产生白色絮状物沉淀。
白酒是乙醇溶液,白酒中的香味物质占1-2%。大部分香味物质都是醇溶性物质,也就是说易溶于乙醇不易溶于水。随着白酒存放时间的增加,酒精逐渐挥发,导致部分醇溶性物质析出,出现白絮状物现象。
其实,白酒在包装生产中也常会遇到此类的问题,在灌装过程中产生不明成分、不同形状的混浊、沉淀,生产常因此停产或返工,造成重大的损失,甚至灌装好的无色透明酒也会发生不明原因的沉淀。在生产时采用低于冬季的温度贮存一周,再进行过滤,或将酒贮于室外冷冻,然后再进行过滤,将沉淀除去,问题就会解决。
2、白色片状沉淀
产生白色片状沉淀主要与容器和添加剂有关。早期贮存容器是铝罐,酒精中含的酸与铝起反应,生成透明粘稠状物,溶入白酒后因它们的结构松散,又极易聚合,故很难滤清。涂血料容器是以猪血、鸡蛋清和生石灰混合徐刷在容器内壁,形成不渗漏的胶膜。但在贮酒过程中会溶出钙离子与低分子的含氮化合物,钙与酒中的乳酸以及其他的酸生成钙盐,在条件合适时便发生钙盐沉淀,为白色片状物。生产上解决方法,取酒液上清液使用,剩余的白酒重新蒸馏后使用。现在,一般采用不锈钢容器。
为了提高酒的风味,对酒一定要勾兑,勾酒时要加一点香料或其他的添加剂。若添加剂纯度不高,加入酒中后l-2天看不出异常,3-4天后出现少量、细碎的白色片状物,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呈絮状且量多,一周后现象更明显。加入的添加剂纯度要达到CP或AR级。
3、油状物
由于长期存放封口不严,酒精挥发,酒精度降低,原来酒里醇溶性的酯类(主要是:丁酸乙酯、己酸乙酯、油酸乙酯、亚油酸乙酯等)在酒度降低时析出(杂醇油较少)。由于存放过程中寒夏温度交替不一,即使酒瓶封口较严,存放时间很长的白酒也会出现油花。据资料介绍,1975年黑龙江轻工所对玉泉大曲酒尾上漂浮的油珠应用气相色谱鉴定,明确为棕捛酸乙脂,油酸乙脂及亚油酸乙脂的混合物。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各种香味成分(也就是常说的酸、酯、醇、醛等)在勾调时,他们之间的比例关系相当的协调,基本上都是醇溶性的,但是经过长时间的存放(一定的温度下),部分香味成分之间发生置换、缩合、加成或分解反应,(比如醇和酸缩合生成酯,酯脱羧生成酸等)生成一些底沸点物质、杂油醇和高级脂肪酸等,酒形成了酒面上的油珠。
白酒中有一类物质叫高级醇,丙三醇(俗称甘油)就包括在其中。高级醇类成份是指除乙醇(酒精的化学名称)外的一类有机化学物质。如果高级醇含量过大,则酒首先变浑浊不清,酒液面有油珠飘浮,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杂醇油过高了。杂醇油是酒的芳香成分之一,具喷香作用。所以高级醇在白酒中必不可少,但又不能过多。
杂醇油对人体有中毒和麻醉作用,比乙醇强,使人头痛,杂醇油在体内的氧化速度比乙醇慢,机体内停留时间长。长期饮用杂醇油较多的白酒,会慢性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