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酒礼酒俗
按说不想接这个邀请,话题太大太专业,但这确实是头条难得有学术性的好提问,我又有能力回答,暂且就漫谈一通吧。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大酒鬼应该是纣王,虽然其时也就是低度数米酒,但这个酒色之徒 ,肉山酒海瞎折腾,直接亡国了。周公定周礼,大有吸取教训之意,重农抑末,严禁宰杀耕牛,严厉打击酿酒,在历朝历代出发点都差不多。喝酒最初市场在祭祀,琼浆玉液敬天地献祖宗,后来逐步由贵族进而到民间,前提是粮食丰收,到了金代才有了如今的发酵法酿制白酒。
我喝过各种各样的酒,浓香型,酱香型,清香型,凤香型和兼香型的白酒,甚至国外的洋酒和鸡尾酒,也喝啤酒,黄酒,葡萄酒,甚至果酒和水果酿制的白酒。现在酒的品种丰富,想喝酒太容易了,一个男人不熟悉酒,未免太遗憾了。
从自古以来的酒礼说起,皇家一溜长桌和四四方方八仙桌,甚至现代圆桌,还是不一样,自古以来都有行令人,座位和坐法有要求,喝酒有规矩,这些都是酒色之徒一代代传下来,非常靠谱。主客和主陪在上座,大家都知道,酒司令就是行令人,为郑重是主陪,机灵的年轻人也可以充当,当然年轻人都下座陪人,菜上来不能乱动,水酒随时给添加。关于酒具,远古衣服长袖,为显示优雅, 喝酒用爵,以作揖姿喝下,后来由壶分盅,现在有了分酒器,至于杯子大小,是否高脚,实际差别还真不大。
各地酒俗很有趣,各地大多喜喝鱼头鱼尾,在山东工作时期, 有个朋友叫于伟,谁也不愿和他对座。鲁中淄博,男士酒量大的不太多,爱喝中度,有个开门行令叫“五区三县孝妇河两岸,门头盅不算” ,好家伙,待客时候,客人要先喝11盅,实在太热情了,但山东人实诚,酒风好,不瞎起哄,喝不了就认怂,酒杯底朝天就行,但后来发现这样到了别处,可能不太管用。
山西人抠门出名,有两弟兄到北京发财,睡在中间有树的炕上,非常憋屈,房主就听晚上喝酒,只听后来自己统计,说的大哥喝了82盅,小弟68盅,第二天房东去看酒瓶,才发现一瓶二锅头还剩下大半。新疆一个老太刚退休时,老爹八十多,还住在晋中老家山村,由于有女儿给零花,老头在村很有面子,每到冬天艳阳高照时, 一群老头晒暖,拿出一瓶低档白酒,拿瓶盖一人一口,喝完后脸蛋红红,感受怡然之乐。
喝酒最凶还是年轻人,尤其寒冷地区的少数民族,喝酒豪爽,无拘无束。我在西安上大学时候,冬天在西北政法草坪,星期天见到两个藏族小子,喝了三瓶白酒,一捆啤酒,喝完躺在草地,空瓶子一地,实在不雅观。我教高三时候,一个哈族巴郎,据说前一天在烤肉摊吃了三十串羊肉,喝了33瓶啤酒,第二天上课东倒西歪。
老年人常说,人一辈子吃饭有定数,当然喝酒依然,拼酒死人,酒驾被查,纵酒伤身都不是好事, 有酒礼酒俗约束一下,总显得有文化, 也有文明礼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