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信仰不同吧
彝族习俗
独特多姿的彝族民俗风情尽可让人返朴归真,体验古老文明之韵味。彝族在特殊的自然环境形成的独特多姿的民族风情,体现在他们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信仰崇拜多方面。
彝族饮食
彝族有偏爱吃粑粑的传统习惯,粑粑多以玉米、荞麦磨粉蒸烤而成。
粑形扁圆,重约半斤,而以“略粑”为精美,“略粑”以玉米粗磨去壳后,再加水细磨而成粥,照粑粑做法蒸烤而成,细腻香甜,分外可口。一般只在年节或贵客临门时特意制作,被视为高级食品。
彝族饮酒,习惯喝“转转酒”,但凡宾客至或喜庆节日,有的节会议事皆饮酒。
饮酒时,数人或者数十人团团围坐,一座用一酒器轮饮,一次喝一口,团团转,直喝到酒醉方休。兴来时则豪饮,不论一碗半樽可一气喝下,以显示豪爽气概。
彝族群众特别好客。不论走进谁家,不管是否亲友或是相识,只要说出姓名、家支,都会受到热情接待。
按家境条件尽量做到酒肉粑粑款待,并留住宿,从不索取报酬,而且诚挚大方。对亲友贵客杀鸡、杀羊招待。对特别尊贵的客人,如条件许可,还要杀牛招待。杀鸡招待是最轻的,也要把全部鸡肉端上桌先请客人吃,并请客人吃鸡头,看财喜。杀猪杀羊除招待客人吃饱吃好外,还要送猪头半块,羊胛肉一块让客人带走,以示对客人的尊重和热情。
彝族房舍
房屋的宅基地,多选择居高临下有险可据的小山头或山坡平地处。古时,彝族因生产生活因素,常迁徙。富裕之家,大多在高低山修筑两处住所,冬天居低山住房,夏天则迁往高山居住,有的夏天居大凉山美姑,冬天迁回峨边居住。
过去的彝族房屋多为一间,土墙瓦板四壁无窗,无天花板,屋内十分昏暗。进门为中房,设火塘,火塘以3个锅庄石安装而成,是全家做饭、用餐、烤火、议事、息宿、待客之所。中房左侧用竹笆隔开,内为主妇居室,也是存放粮食、衣物、银钱之处,右侧为磨房和堆放杂物、农具甚至拴猪的地方。
彝族婚俗
峨边彝族的婚姻嫁娶习俗,在民主改革以前,实行彝族内部通婚,等级内婚,家支外婚,姨表不婚、转房、赘婚等婚姻制度,一般实行一夫一妻制,也存在父母包办、媒妁之言、买卖婚姻的现象。从订婚到结婚过程中保留着具有民族特色的婚嫁礼仪和形式。
彝族葬俗
彝族对死者,普遍进行火葬,但对尚未长牙的死婴,则实行土葬。
彝族岁时节俗
凉山彝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两个:一是彝族年节,二是火把节。
峨边彝族的年节:凉山彝族年是彝族的太阳历,一年为十个月,在年终的一个月相当于农历的十月,也是彝区秋收结束之际,彝族各个村寨选定一个吉日,一般在十月初一至十五之间的3天时间,就是彝族过年的日子。
在过年的前一天是除夕,家家户户大搞卫生,扫尽地面,清洗家具。过年的第一天凌晨,有条件的家家户户杀过年猪,按崇敬祖先和尊敬老人的传统习惯和规距,过年首先从村寨最受尊敬的长者之家杀猪起。然后各户依此宰杀。猪杀死后,取出胆、腰、脾、胸肉、煮熟切块与荞粑盛入高脚木盆,再用一块烧红的山石,投入一碗清水之中,产生蒸汽上绕三圈,意为除污去秽,然后斟上泡水酒并肉盆一道献于内室祭台上,举行迎祖仪式。
过年期间,人人穿戴一新。青年人举行赛马、摔跤、斗羊、斗鸡等活动,孩童们则到村外野外野炊,尽情地游玩;老人们则相邀到一起聊天、饮酒。
三天以后,开始走亲访友,到远处亲戚家拜年。已出嫁的姑娘带着酒、猪头肉等礼品回娘家,看望父母。
约五六天后,过年才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