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香型大曲酒春初夏末入窖酸度如何控制?

2024-06-02 白酒百科 万阅读 投稿:本站作者

浓香型大曲酒春初夏末入窖酸度如何控制?

所谓春初夏末是指阳历2月中旬一7月中旬,前期主要任务控酸(2月中旬~6月初),夏季在控酸的同时,加强降酸。

(1)减曲加酶(干酵母、糖化酶)

减曲多少一般以当时气温来定。2月中旬至“五一”前减曲1/3,气温升至25℃以上减曲1/2,且减曲同时必须加酶(在保证总糖化力降低10%的情况下)。减曲虽缓和发酵,但存在着杂菌产酸优势,对正常酒精发酵影响较大,且曲量减少,霉菌、酵母菌等也减少,致使糖化发酵力不足,浪费淀粉,影响出酒。减曲加酶,可增强有益微生物种间优势,抑制产酸杂菌活动,保证淀粉所需微生物(酶)量利于淀粉充分转化。

(2)控水 

众所周知,水大酸高,随地温的升高、应考虑控水。控水不要一次控死,应分两次控水。控水势必影响产量,纵观全局以控酸为重。待入窖温度上升至25℃以上时,应稳定用水,否则给夏季粮醅的传热带来困难,影响其质量。夏季生产应稳定用水,虽说初春前期控水,但随着用曲量、糠壳减少,控水后的水分仍能满足生化反应的需要,故夏季生产不主张较大的入窖水分。

(3)减少辅料用量

辅料在发酵过程中主要起疏松酒醅,增强骨力的作用,在保证糟醅柔熟不腻的情况下,必须把辅料用量减下来,相对地减少了糟醅的溶氧量,缓和了各种生化反应,使粮醅入窖后升温缓慢,升酸幅度小。辅料减少一般分两次,最终降至16%-18%。

(4)适时疏散淀粉是控酸的重要措施

随着地温的升高,必须考虑到疏散淀粉浓度。淀粉浓度高,发酵猛,产酸高。

常见降低淀粉浓度的方法:①减料:“五-”开始减料,降低粮楂淀粉浓度;②不分精次配料:清明节前后着手考虑精次不分,混合打醅,以有效地降低大精的淀粉浓度,缓和发酵速度节约原料。在降低淀粉的同时,势必增加入窖酸度(回酷量增大),这时入窖酸度不很高,粮楂质量较好(有骨力,弹性好)发酵阻力小,对入窖粮醅糖化发酵影响很小。适宜的入窖酸度起到以酸治酸,抑制杂菌繁殖,强化酯化功能的作用。

(5)降低入窖温度是控酸最好的办法

清明节前后入窖温度很易控制。从2月中旬把温度降至13-15℃(比平时低2~3℃)。入窖温度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发酵速度和顶火温度。入窖温度低,发酵较为缓慢,顶火温度较低,产酸菌产酸能力差既利于酒精生成又控制升酸。

(6)严格控制鼓风、晾楂时间

鼓风、晾楂有着降酸降温的作用,前期粮楂温度较高,杂菌不易侵人,主要是排酸、降温期。中、后期随粮精温度降低,在降温排酸同时伴有感染杂菌生酸。待温度降到一定程度,升酸、降酸平衡时,立即停风加曲,迅速入窖,否则时间过长,升酸较大,粮粒表面干燥,给粮醅糖化发酵带来困难。一般夏季鼓风时间以30~35min为宜。

(7)青霉素抑菌

青霉素抑菌机理,主要是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合成,对真菌(酵母菌、霉菌)影响不大,使用方便,有效抑制产酸菌活动。使用时应考虑以下两点,①使用量应根据粮醅污染情况来定。一般青霉素用景为0.5-1u/g粮,大于1.5u/g粮会影响正常发酵,产酒苦味重,副作用大。②若入窖酸度大于2.0时,不需再用。因青霉素对酸较为敏感,酸高易失活,况且较高入窖酸度,对产酸菌已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8)回糟适时放底

当入窖温度在20℃以上时,及时把回糟放在空底,承接黄浆水,抽底降酸。

(9)其他

①缩短粮楂外露时间:粮精人窖迅速,每人一拉平并撒少量稻壳。洋河酒厂试验,粮楂入窖后撒少量稻壳者无酸度变化外露者酸度上升 0.2~0.3。

②严禁温水(冷水)施量:温水(冷水)施量,水分难以进人颗粒内部,附水多,发酵快,来火猛,酵母衰,生酸幅度高,酒醅暗淡无光。

③合理使用双轮底糟:双轮底糟内酸很大,若不及时处理则会造成入窖粮精酸度升高,影响出酒。因此,应在4月中旬把双轮底糟打入回糟,或放在粮精上面串蒸作为丢糟处理。

④及时揭开保温材料(稻草或麻袋)。2月下旬及时清理稻草,宁早去草使微冷,不可去草过迟。若保温过头,酒醅倒热生酸。

⑤严密封窖,适时踩窖,进一步搞好工艺卫生。

声明:白酒界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may@126.com
酒柜网
广告位招租
广告位招租